池建强:改变我人生轨道的两件事

2023-08-02 14:16:05 来源:互联网

陶杰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,当你老了,回顾一生,就会发觉:什么时候出国读书,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、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、什么时候结婚,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。

我很喜欢这句话。在我们已经过去的岁月之中,绝对有那么几件事,让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。这件事可能是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,也可能是做对了某个选择,抑或是在无意间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于我而言,给我人生带来改变的第一件事是编程。我大学的专业是机械电子。机械电子一半是机械,一半是电子。电子其实就是一些和计算机强相关的知识,包括编程语言、电力电子技术等,这部分内容我很感兴趣,所以学得也还算扎实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
(资料图)

但机械方面就不大行,画个机械模型设计图很慢,没开窍,不得要领。毕业之后,结合自己的情况,我就很想从事编程方面的工作。但我的专业并不是计算机专业,并且学校也一般,当时那个年代互联网刚刚开始发展,编程相关的岗位并不多。

无奈之下,我先去了顺义的一个工厂工作,这工作名义上干的是机械电子相关的事情,但说白了就是在车间里做一些杂活,很无聊,很枯燥,我一点都不喜欢,感觉是在浪费生命。

这种情况下,我清楚地知道,不能放弃编程的手艺,要继续学习。恰好那时候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来了,我买了本书,顺势学习了动态 HTML 等等技术,面试进入了洪恩。洪恩这家公司现在还在,它已经是中国领先的科技益智产品企业,老板叫池宇峰,他后来还创立了游戏公司完美世界,写过《人的全景》等书。

进入洪恩,意味着我正式转行,进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计算机行业。当时,公司很多人都是清华北大的科班生,他们非常聪明,又很勤奋。我和他们共事,成长很快,慢慢成长为了一个被同事认可和信任的编程熟手。

经此转变,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战场。

编程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改变实在太大了。作为一个从小城镇走出来的人,家境并不富裕,本科的学校也没那么响当当,但我能够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活下来了。当时从工厂辞职找编程方面的工作,我身上大概只有几千块钱,如果花完这点钱我还找不着工作,那就很麻烦,可能我又得回去干老本行,或者跟别人借钱继续探索。总之,想想还挺难的。

幸运的是,我找到了工作。在洪恩,一开始工资大概是两千块钱,过了一年涨到六千,我都没想到能挣这么多。那时,我很有危机感,我知道自己不是科班出身,知道身边的人很优秀,所以非常勤奋,一边努力工作,一边如痴如醉的学习。真的,就是如痴如醉。

后来的事情慢慢就顺理成章了,我辗转跳槽去了用友、锤子科技等等公司。编程这条路,其实是一条很清晰的轨道——从一个工程师开始做起,提升技能,做到骨干,慢慢开始带团队,慢慢爬坡成为技术经理、架构师、技术总监、CTO。总之,就是沿着那条轨道吭哧吭哧一直往前爬。

如果没有意外的话,我的人生肯定就在这条轨道上前行了。但,写作在不经意间给我带来了新的拐点。写作这件事,并不像编程那样是一条容易看清楚的明线,它是暗线,在悄无声息之中帮我积累了巨大的势能。

那些年,在编程之余,我一直在写作。写作于我而言,是一种学习方式。白天解决了某个技术问题,晚上不忙的话再写篇文章用自己的理解总结下,总会有新的收获。后来,我看一本叫《考试脑科学》的书,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方法:

你想记住哪些信息,就把哪些信息讲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听——这就是形成经验记忆的最简单的方法。向人讲述的好处不止于此,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是否能够充分理解那些刚刚记住的内容,或者有没有什么弄错了的地方。

那个阶段,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在博客上写作,在技术大会上演讲。体会到了一些好处,但并没有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对待。直到 2012 年,微信公众号横空出世,我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,开始有节奏的输出自己的经验和思考。

算了下,在公众号上写文章,到今年年底,我就整整写了有 11 年时间了。它给我带来的更多是影响力和人脉。刚才我说写作是人生的暗线,也是因为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影响力和人脉的价值。我们往往都过于重视手艺、技术,认为影响力和人脉是很虚的东西。

我之前也这么认为。但现在再回看,我会觉得影响力和人脉是手艺的放大器。这三者的关系应该像是铁三角一样,相互补充,互为整体。

2016 年之后,写作带给我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收获。有许多人问我,“我已经写了 10 几篇内容了,要怎么变现呢?”,而我的回复很简单:“现在考虑变现问题,有点早”。

说实话,在开始写作之前我并不知道写作能够变现,只是觉得它对我有帮助,所以就一直坚持写。直到 2016 年出现“知识付费”,更多的人愿意为非书籍的知识付费,比如专栏文章等,我才开始有了收益。那段时间,我可以接公众号广告,开设自己的知识星球,在极客时间上开专栏,接一些商务合作等等。

后面我离开锤子科技加入极客邦做了极客时间。如果没有公众号,我大概也想不到要做极客时间这样的产品。甚至,也许都不会有这样的际遇,因为我认识极客邦创始人霍太稳多多少少也是因为写作。

去年我离开极客时间自己出来创业,成立了墨问西东这家公司,继续做与创作相关的事情。我觉得未来的虚拟经济会越来越多,而创作者能够为读者提供价值和服务,所以我们基于微信生态做了墨问便签这个小程序。

墨问便签,不仅仅是一款笔记软件,它还能够像公众号和朋友圈一样分享。截至目前,墨问便签里有私人笔记,有个人主页,有订阅,接下来我们会做交易和付费,墨问便签会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创作者生态。

细心的朋友会发现,从 2012 年开始写作到现在,我做的事情都是一脉相承的——创作。它带给了我非常多的改变,不管是经济收益上,还是影响力,甚至是视野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
基本上到了 40 岁以后,编程对于我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了,而我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其他的事情上,比如产品。所以我是从技术人慢慢转变为产品经理、写作者、创业者的,而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写作。

以上内容是我同事小盖和燕子根据直播内容做的整理。今天他们发给我确认,还挺感慨的。最近,我们直播中多次聊到了职业发展,从我的角度来看,职业发展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,因为它伴随着很多偶然的选择和机会。这有点像张艺谋说的那样:

“命运就是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。你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,没有人能长一双慧眼,看到机会的来临。你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,往往是准备之后你做了临时性的选择、不知深浅的决定,正是这些准备,让你的各种选择和决定改变了命运。等你若干年回过头看,你才恍然大悟,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。”

写作,完全是我自学,所以靠自学也是能够成事的,只不过是进度缓慢,需要坚持而已。我的公众号,写了十几年。如果当年学习了写作技巧,有意识的运营下我的公众号,我觉得体量现在应该是几百万订阅的一个号。就像馒头大师,他是编辑是作家,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,他对于文字的把控、内容的规划非常精准,书写也非常有条理。

墨问西东还没成立的时候,我就在 Keynote 上写了一句话:让创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我一天要写很多文字,乐在其中,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。我坚定地认为文字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。

所以,上个月,我们联合作家邓安庆老师出品了一个写作集训班,一方面,希望能把好的老师请来,给你讲几堂课;另外一方面,我们也想靠着这事继续挣点通往梦想路上的盘缠,毕竟墨问便签现在还没有盈利,我们需要养活团队。

看到这里,如果你有兴趣,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了解和加入。集训班 8 月 17 日就开课了,现在加入有拼团优惠,仅需 329 元,后天会涨价到 399 元。后面是邓安庆老师的介绍,以及课程内容,你可以继续了解。

优惠最后两天

周五涨价至 399 元

戳小程序即可加入

为什么是邓安庆来讲?

如果你平常对散文、小说题材的文学作品涉猎不多,可能从未听说过邓安庆。实际上,邓老师在豆瓣已经有 15.5 万粉丝,实打实的豆瓣红人。从 2011 年出版第一部作品《纸上王国》,到现在已经出版的作品共计 7 部,有散文、短篇小说、长篇小说等。

在有作品出版之前,邓老师一边辗转各种工作一边持续写作,写了 10 几年。在并不那么顺利的生活中,写作治愈着他,也在某个时刻,改变了他的人生轨道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邀请邓安庆老师来讲这门课。一个手艺人最有说服力的名片,就是他的作品。在写作这件事儿上,无论是作品,还是经验积累,抑或是 20 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,都是邓老师专业和实力的佐证。

对我们来说,既然要出品这样一门课程,就应该尽可能找到那个最有资格的人。

邓安庆老师的文字我也很喜欢。记得他曾经在书中聊过自己为什么要写作:

“我有很多的舍不得。这些年来,从一个城市去另外一个城市,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,结识了很多的朋友,说过很多的话,谈过很多的心,我们走在海边,走在马路上,走在山上,一起经历了各种事情,而今他们都已经不在我身边了。一个人独处时,时常从心底涌出关于他们的回忆,就忍不住想写下他们。只有用文字把他们留下来,我的记忆才能牢固记住当时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,包括气息、声音和眼神。”

现在读起来,仍然心有戚戚焉。

我们多次和他聊起创作经验,各种问题抛过去,他也不吝于分享和表达。既然有机会能跟这样一位质朴、真实、专业的成熟作家学写作,又怎么能错过呢?

这门课会讲什么?

写了 20 多年,分享、演讲、直播做过不少,但是邓老师一直没有出过系统的课程,所以在邀请邓老师的时候我们也费了一番功夫。

邓老师说:“写作更多的是个人的事情,它需要的是写作者自己去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。”

确实是这样,每个人的写作场景不同。有些人在工作中就需要写大量的文档,或者常常要写文案,比如运营、策划;有些人希望通过文字去整理、分享自己的专业经验,比如很多工程师会用业余时间写技术文章,不仅是沉淀和积累,也有利于打造个人影响力;有些人喜欢写写生活随笔,记录某一刻的思绪,比如我们社群里有很多用户一直坚持写日记,最近开始尝试创作小说;还有很多人,希望通过文字来变现,比如做公众号、小红书、短视频的自媒体们。

这么多应用场景和需求,写作之于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同,我们总不能各出一个课程吧。有些看起来即刻生效的方法论,看到的时候很爽,但时间久了,根本无法迁移。

因此和邓老师多次讨论了课程内容之后,我们达成共识:要给用户交付一个作家在漫长写作生涯里沤出来的经验。

这些经验,弥足珍贵。这个集训班设计的逻辑就是:“以邓安庆老师的个人经验为核心,延伸出可为用户交付的知识点。”我们想达到一个什么效果?就是邓安庆在那里写作,然后我们形影不离地跟着他学习,听他讲思考的过程,问他那些我们困惑问题。贴身模仿高手的做事过程。

于是,就有了现在这版课程大纲:

你看,不知道什么样的文字是好的文字;不知道怎么通过阅读做积累;不知道怎么提笔写开头;不知道应该写什么;写作时总是词不达意;总感觉写一两句话就说完了,没什么写的;或者写了一点,又觉得自己写的不行,放弃了,诸如此类的问题,我们课程都会涉及,因为那是每一个创作者都会面临的困境。

再深一点,我们会讲到动词拟人化、文字的旋律、凝神时刻、内容结构等等专业的知识。写作是一门手艺,它有它的门道,我们也想给你把其中的门道讲清楚。

除此之外,课程还有哪些服务?

集训班是全程直播的模式,至少 6 次直播课,你可以在线跟讲师进行问答和互动。每次直播后会生成录播回放,方便你反复复习观看。

每节课后,我们会把本节课的要点、Q&A 整理成文字,作为课堂笔记分享给你。平常随时看看笔记,回忆下课程内容,更能加深记忆和理解。

同时,墨问西东的首席内容官小盖,会作为集训班的助教,陪伴你学习。关于写作、阅读,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小盖,他会尽心尽力为你解答。

经验的输入是一方面,练习和分享也很重要。邓老师曾说,这么多年支撑他写下来的原因之一,就是他的作品得以出版并被很多人看到,读者和编辑给他反馈,他就能写得更好。班级群里志同道合的同学,将成为的第一批读者,跟你交流,给你反馈,大家一起互相鼓励。

集训班 8 月 17 日正式开课,班级群现已建立,近 400 个同学已经开始在群里交流、创作。

今天加入仅需 329

后天涨价至 399 元

七折优惠最后两天

这也是邓老师唯一一次直播课

戳小程序即可加入

标签:

推荐阅读>